网站首页>理论学习
用材料证明减负成效是一种悖论
2025-10-10 17:57:07    来源:湖北日报    阅读量: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发力整治形式主义,推动基层减负落地见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用大量的减负工作报表和总结来“彰显”减负成果的现象,让形式主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且看这些地方如何“减负”?往往是先召开推进会、落实会,然后发文件、催材料,最后记台账、抓考核,留下各种“减负痕迹”,结果却是旧的负担还没减下去,新的负担又增加一大堆。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严重背离了政策初衷。

减负流于表面,根子在于权责失衡。有的上级部门把减负作为一项专项任务打包“甩”给基层,要求基层“自己上报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将责任转嫁,层层加码、级级提速,让基层面临“减负之负”。还有一些干部路径依赖,除了开会发文,缺乏抓工作的有效手段,如果不开几个会,那“负”就不知道该怎么减,只有把开会当落实,以材料长度体现工作力度。

减负,不是简单粗暴的“删减”,而是需要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考量的“优化”。过度管制和僵化执行,只会让负担以另一种形式增长。一是隐形变异。正式文件少了,各种简报汇报、打卡留痕多了;会议室会议少了,语音会议、视频会议多了;纸质报表少了,线上填报、多个APP重复填报多了。二是重痕轻绩。任务刚部署,就要求填工作报表、交经验材料,超出权责范围的任务不断下压,基层“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

整治形式主义的方向应该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如数字工具本为提效,却因多头管理、数据不互通而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这些问题如同梗阻,使得减负政策在落地过程中举步维艰,这都是从一开始就“减”错了方向。真正的减负,是通过制度重构,划出“边界线”,明确“责任田”,在保持治理效能与减轻基层负担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这需要决策者具备刀刃向内的勇气,用“基层视角”审视减负成效,减少检查考核,卸下任务加码,真正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放出来。

减负没减负,基层干部群众有切身体会,哪需搞一堆台账、报表来证明?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不仅仅是为了减负,更是通过“轻车、畅路、聚力”,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减负成效真正可感可及。

责任编辑:向巴次珍

推荐阅读>>

全国大学生西藏行主题分享会在拉萨举行

西藏“咖逗”AI宠物项圈亮相数字贸易博览会

西藏湘河水利枢纽荣获“菲迪克”杰出奖

假期首日青藏集团公司发送旅客10.2万人次

主办:中共那曲市委员会宣传部
(C)2005—2020那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藏B2-4-20120003    
nqxww.cn备案号
:藏ICP备2021000324号-1     xznqnews.com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324号-2
那曲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896-3335415|举报邮箱:xznqjubao@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