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雪域高原处处洋溢着发展新貌,在那曲镇,65岁老党员扎西次仁用退休后的十二载光阴,书写着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担当。43年党龄,将半生奉献给雪域高原的建设,退休后依然扎根乡村,用泛黄的笔记镌刻时代印记,用实际行动诠释“离岗不离党”的铮铮誓言。
走进扎西次仁位于那曲镇甘丹康桑村的家,案头整齐码放的数十本笔记瞬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按年份、按内容精心分类的笔记本,纸张早已泛黄,字迹却依旧工整——1975年,22岁的扎西次仁背着药箱,在那曲镇崎岖山路上跋涉行医的记录;1987年调任乡政府工作后,关于乡村建设、民生改善的调研笔记;退休返乡十二年来,记录着村民需求、矛盾调解过程的“民情日记”……每一页纸、每一行字,都是他奋斗人生的缩影,更是那曲从贫困走向繁荣的鲜活见证。
摩挲着1975年的第一本行医日志,扎西次仁回忆往昔,谈及过往艰辛,老人眼中闪烁的不是苦意,而是“党员就该冲锋在前”的坚定。
1987年进入乡政府工作后,扎西次仁的笔记本里写满了“新课题”:如何带领村民发展畜牧业、如何改善基础设施、如何让孩子们走进课堂。他指着1995年的一篇关于“村里统一建房”的笔记,如今,当年的土坯房已建成一栋栋崭新房。
2013年退休后,扎西次仁并未选择安享清闲,毅然回到故乡。十二年来,他以联户长的身份忙碌在村庄,村里的大事小情总有他忙碌的身影,组织文化活动有他的谋划,疫情防控期间他更是主动值守卡点、送物资。翻开最新的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需求。
从背着药箱的乡医,到伏案疾书的基层干部,再到扎根乡土的“银发先锋”,扎西次仁的43年党龄,与西藏自治区共同成长;十二载退休岁月,他依然在草原上绽放党员的光芒。那些泛黄的笔记,不仅是一个人奋斗的轨迹,更是千千万万西藏建设者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时代答卷。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上,扎西次仁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人在雪域高原上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