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那曲要闻
藏北文脉的当代回响——从聂荣县专场演出看那曲文化传承脉络
2025-08-29 16:34:22    来源:那曲融媒    阅读量:

8月28日,那曲格萨尔赛马场文旅活动区的舞台上,聂荣县艺术团的专场演出如期而至。作为2025年恰青赛马节“各县(区)专场文艺演出”的首场亮相,这场围绕地域文化特色与发展成就展开的表演,既是对藏北千年文脉的深情回望,更是那曲市践行“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标的生动实践,让博大精深的藏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舞台上焕发蓬勃生机。

640 (11).png

演出中,无论是口弦琴演奏里流淌的草原韵律,还是传统藏装勾勒出的民族美学,每一个艺术元素都源自藏北草原的生活沃土,是游牧文明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以舞蹈《口弦琴舞》为例,演员手中的口弦琴,琴身镌刻着格萨尔王图案,琴音纤细却坚韧,承载着三代人的传承记忆——这种诞生于牧场、曾用于驱散放牧孤独的古老乐器,如今通过舞台表演被更多人知晓,恰是那曲“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搭建近距离接触和欣赏传统文化平台”的具象体现,让深藏于草原的非遗技艺走出牧场,走进大众视野。

藏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其形式的丰富多样,更在于其蕴含的精神内核与时代适应性。演出中的传统锅庄段落,演员们踏着雄浑的节奏起舞,步伐间既有游牧民族的豪迈,又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赞颂。这种舞蹈形式,曾是牧民在节日、丰收时表达喜悦的方式,如今在赛马节“同跳那曲锅庄”的群众互动环节中,成为连接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纽带。当现场观众自发加入舞蹈队伍,藏装与现代服饰在旋转中交织,传统舞步与欢快笑声在草原上回荡,藏北文化“包容共生、生生不息”的特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曲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未停留在“复刻过去”,而是以“传统+现代”的创新思维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正如总体方案所强调,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聂荣县专场演出便践行了这一理念——《绵羊妈妈找羊羔》,传统藏舞融入叙事性编排,既保留了文化的本真性,又让年轻观众能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解构,而是在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基础上的再创造,让藏北传统文化既能唤起老一辈的记忆共鸣,也能吸引年轻人主动探索、传承。

从格萨尔说唱到传统服饰展示,从锅庄舞蹈到口弦琴演奏,藏北传统文化是那曲各族群众的精神根脉,也是这座高原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恰青赛马节期间,包括聂荣县专场在内的系列文化活动,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藏北文脉在展演、体验、互动中得以延续与发扬。这种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接续——是对游牧文明中“敬畏自然、团结互助”理念的坚守,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当演出落幕,草原的夜风里仍飘荡着藏歌的余韵。这场演出或许只是那曲文化传承工作的一个缩影,但它清晰地证明:博大精深的藏北传统文化,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反而在精心呵护与创新发展中,成为推动那曲高质量发展、凝聚各族群众精神力量的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路静

推荐阅读>>

雪域“雏鹰”在重庆开启无人机“首战”

西藏自治区2025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健步走在拉萨举行

中国(拉萨)澳门经贸推介会在澳门举行

中央广电总台“心连心”艺术团赴西藏开展慰问演出

主办:中共那曲市委员会宣传部
(C)2005—2020那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藏B2-4-20120003    
nqxww.cn备案号
:藏ICP备2021000324号-1     xznqnews.com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324号-2
那曲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896-3335415|举报邮箱:xznqjubao@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