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羌塘草原,已是寒风凛冽。近日,一支特殊的检察帮带队伍——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四轮“一站式”帮带工作组跋涉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深入那曲市西部多个县,开展了一场为期数日的精准帮带工作。
精准把脉,破解基层办案难题
“我们先要摸清近三年‘四大检察’的业务底数。”在尼玛县人民检察院的座谈会上,工作组开宗明义。随着一本本卷宗被翻开,一项项数据被分析,基层工作的短板逐渐清晰。针对干警提出的“虚假诉讼案件如何把握证据标准”“两项监督工作怎样突破瓶颈”等具体问题,工作组的解答鞭辟入里,让尼玛县人民检察院干警次仁达瓦直呼“解渴”:“这些指导完全契合我们的实际需求,既补了知识缺口,又拓宽了工作思路。”
同样的场景也在班戈县人民检察院进行。工作组聚焦刑事案件诉判不一、不起诉案件办理等关键领域,通过经验传授、现场答疑、案例研讨等方式,为基层干警提供“手把手”指导。
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一线
在尼玛县文物保护点,帮带教学从会议室延伸到了现场。工作组带着年轻干警实地排查线索,手把手教授文物损毁认定和公益损害评估方法。这种“沉浸式”教学让一位年轻检察官感慨:“原来线索就在我们身边,只是缺乏发现的眼光。”
在申扎县,工作组对近三年案件卷宗进行“全方位体检”,重点从案件办理规范、证据审查标准、法律文书质量三个关键维度切入,精准挖掘业务开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薄弱环节,为后续整改提升明确方向。创新的“座谈交流+即时反馈”模式,让一线办案干警长期困惑的“立案监督线索挖掘难”“公益诉讼案件取证难”等问题得到了现场解答。
司法为民,把温暖送到牧区
帮带不仅是业务指导,更是司法为民理念的传递。当得知申扎县塔尔玛乡一位群众面临抚养费纠纷后,工作组立即驱车赶往几十公里外的牧区。高原的秋风已带寒意,但当工作组将慰问金和物资送到当事人手中,并详细告知如何通过民事支持起诉维权时,牧民眼中泛起了泪光。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力量。”工作组成员李万宁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县人民检察院干警。这种将帮带课堂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的方式,让基层检察官更加理解了“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
目前,工作组的足迹遍布那曲西部多个县人民检察院。他们爬雪山、过戈壁、跨草原、穿湿地,通过业务交流、公益诉讼调研、监管场所安全检查等多元方式,将“一站式”帮扶落到实处。接下来,工作组还将深入那曲市安多县、聂荣县开展帮扶工作。干警们纷纷表示,这样接地气、有实效的帮带,不仅搭建了高效的业务交流平台,更切实解决了基层检察工作的实际问题,为推动各项业务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