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央媒区媒看那曲
藏北重镇 石榴花开——色尼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纪实
2025-07-11 11:28:39    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阅读量:

今年3月,色尼区首个“高原红石榴社区村史馆”揭牌仪式在黑河街道塔恰拉姆社区举行,这是继冲新社区建立“高原红石榴家园”后,色尼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共融中的又一创新举措。

火红石榴籽,殷殷团结情。近年来,色尼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民族团结之花在色尼大地绚丽绽放。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831.jpg

那曲赛马节如今已经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记者 赵书彬 摄

共铸“民族魂”,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色尼区政务服务中心,“民族团结服务窗口”的牌子格外醒目。创业者李伟正在办理营业执照,工作人员卓玛用流利的普通话为他讲解政策。“现在办事太方便了,一个窗口就能办理所有手续。”李伟说。这样的便利,得益于持续深化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色尼区立足有形有感有效,以务实的载体、有形的抓手和创新的方法,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积极为各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环境。

坐落于色尼区民族团结广场西侧的民族团结碑廊,由34块碑刻组成,精选历代名言名句,邀请书法名家书写,并配藏文翻译,目的在于讲述民族团结故事。作为西藏首个民族团结碑廊,不时吸引着市民前来参观。

“民族团结碑廊的修建,为我们平时的休闲生活提供了新的打卡地,同时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书法和民族团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工作生活在那曲的市民次仁群培说。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835.jpg

色尼区学生正在参观民族团结进步展。记者 赵书彬 摄

色尼区充分依托线上线下各类阵地,从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法律明白人等群体中选出146名诚信色尼宣讲员组成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各类宣讲,让党的民族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为抓手,通过学生带着家长认、帮着学等方式,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广大农牧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逐步成为常态。

蹚出“共富路”,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走进色尼区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化的先进设备、种类繁多的畜产品、长势喜人的牧草基地……所见皆呈现出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牧民合作组织+牧户”的合作方式,累计带动5614户27986人增收1.54亿元。

推进新时代牧区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群众找到更多发家致富的科学路径,助推乡村振兴。色尼区罗玛镇凯玛村党支部书记兼致富带头人洛桑赤列介绍说,依托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基地,我们村产业稳步壮大、群众宜居宜业、村貌焕然一新,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838.jpg

色尼区唱响“那曲牦牛”品牌,以产业升级增进民生福祉。记者 赵书彬 摄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色尼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通过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各族群众多样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农饮覆盖率、住房安全巩固率、乡镇道路通畅率、建制村道路通达率均达到100%。教育医疗等事业全面发展,群众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开展“抬头挺胸、重塑脊梁”圆梦行动,181名脊柱畸形患者赴杭州免费接受救治,让更多那曲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色尼区绿色产业全面起势,全球超高海拔地区装机规模最大的欧玛亭嘎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甘丹康桑光伏储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为色尼高质量发展增加“绿色动能”。

2024年,色尼区全年开工19个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众多项目聚焦民生福祉,建成后将极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共育“团结花”,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

那曲镇塔恰拉姆山上的“望京阁”,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这处新的文化地标,将革命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藏北优秀传统文化等融为一体,着力凸显藏北古道纵横、民族交融的生动图景。

色尼区那曲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族交融之地、文化汇聚之地,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解放军进藏都经过那曲,一路镌刻下藏汉文化交融的生动故事。色尼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促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旅建设,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840.jpg

图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现场。记者 赵书彬 摄

天下没有远方,有爱就是故乡。浙江省杭州市对口支援色尼区,两地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瞪羚计划”“走出雪域高原、走进美丽杭城”等系列活动,促进藏北高原与杭州青少年间的交流。“我们一起唱歌、交换礼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2024年的六一儿童节,来自色尼区罗玛镇小学的学生拉巴次仁,在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与当地的孩子们共度佳节。

据统计,色尼区已累计开展相关活动60余场次2000余人次,进一步促进了两地师生情感交流。同时,在浙江成功创办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县(区)级援藏班—“海亮援藏班”,440名学子从“那”到“浙”,书写了浙那两地群众手足情深的感人篇章。

同唱“和谐曲”,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色尼区那曲镇团结街道的冲新社区,现有常住人口3000多户,18个民族的同胞在这里工作生活,是典型的多民族融合聚居社区。2023年4月开始,冲新社区依托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创建具有民族团结特色的综合治理示范点,建成了色尼区首个居民会客厅、格桑梅朵睦邻中心、格桑梅朵·高原红石榴家园,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格桑梅朵·高原红石榴家园,寓意在格桑花开的羌塘高原,18个民族的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色尼区团结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谭义平介绍,立足多民族和谐社区,聚合了民族风采展示、民族融合剪影等特色板块,配套了社区书屋、睦邻中心等功能场所,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新阵地。

微信图片_20250711111843.jpg

色尼区驻村干部深入色尼雄塔村,与群众走亲戚、拉家常。记者 赵书彬 摄

色尼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全过程,积极开展社区双报到、微心愿兑换、志愿服务等活动,编织民族团结“同心结”,打造基层治理“连心桥”,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转化为“最美零距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网格中绚丽绽放。

同时,针对那曲市虫草交易市场民族聚居、人口密集,外来人口流动大,各类矛盾纠纷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况,设立了“高原红石榴调解室”,由法官+司法助理员+律师组成权威调解团队,全面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把身边的矛盾问题转化为了互帮互助的情谊。

责任编辑:向巴次珍

推荐阅读>>

2025年网信·玄盾珠峰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开幕

西藏首批跨境支付通业务成功落地

自然堂春蕾助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在西藏举行

我区社保卡跨省应用再添新成果

主办:中共那曲市委员会宣传部
(C)2005—2020那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或复制内容|技术支持:西藏传媒集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藏B2-4-20120003    
nqxww.cn备案号
:藏ICP备2021000324号-1     xznqnews.com备案号:藏ICP备2021000324号-2
那曲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896-3335415|举报邮箱:xznqjubao@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