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按照“三更专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需要,那曲市交通运输局党组班子深入各县项目建设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重点了解通乡、通村建设、客运班线和公路养护开展情况,基层交通建设和交通执法人员组成情况等,通过调研深刻感到工作的紧迫感,面对如何打破交通建设中的瓶颈,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那曲交通运输建设和养护现状,分析和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更好的为民服务,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那曲交通运输事业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在那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大,在那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那曲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经过“十三五”的大力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新要求突飞猛进,重点项目按期顺利实施,G6线那曲至拉萨高等级公路、G345聂荣至青藏交界处公路改建工程、G349尼屋乡至嘉黎县段公路改建工程、G349夏玛乡至绒多乡至墨竹工卡段公路改建等工程的顺利实施,G317线雄梅至尼玛段公路、硼砂场至双湖县公路于2015年提前启动,“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21.67亿元,顺利建成并如期交(竣)工;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布局、完善国家和区域干线公路网络结构、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十三五”以来,那曲市共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594个,总投资247.68亿元,全市11个县(区)实现了县县通油路,通畅率达100%;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畅率71.78%(不含17个涉及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的乡镇和297个行政村);期间,根据施工企业每100万元产值需吸纳1名当地农牧民的要求,共吸纳当地农牧民12556人次,实现增收9225.2543万元,有效支撑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完成。
“十三五”以来,那曲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共投入27165.338万元,养护里程19044.38公里,铺装路面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值达到81.8,非铺装路优良路率相比往年得到较大提升;实施公路危桥改造项目142座,投资8.3618亿元;实施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整治隐患路段2314.2121公里,投资3.42亿元;投入3093.224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修复,治理农村公路674.385公里;投入2379.0103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水毁恢复和冬季保通,使群众出行畅通得到了有效保障。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共45条,投入客运车辆86辆,实现95个乡镇、483个建制村通客运班车,乡镇、建制村(不含极高海拔搬迁的5个乡镇15个村)通班线率分别达到87.1%、41.1%。成立了那曲城市公交,开通公交路线6条,投入运营公交车辆18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道路旅客运输企业14家,货运企业(含个体业户)2333家 ,危货企业4家,驾校10家,汽车维修企业445家。
2018年,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市区长安双排车辆非法营运消除殆尽。在国道109线超限超载乱象整治工作中,投入420万元新建启用安多治超检查站临时检测设施,安多治超检查站实行路警联合执法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在出租车行业乱象治理方面,增开市区至火车站公交班次,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偏远地区出租车营运收费标准,加强部门联动执法,严厉整治出租车行业乱象。三年来,市区内共出动执法人员8971人次,检查营运车辆490800辆,查扣非法营运车辆374辆;查扣超限超载货运车辆4238辆(含G109国道查扣60辆超限超载“倒货”短途驳载车辆),卸载超载物资32526吨,落实“一超四罚”移交交警处理超限超载车辆355辆;查处出租车违规经营110起,吊销出租车从业资格证件1起 。共计处罚金额2000余万元。受理出租车投诉举报24起。
二、那曲交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遭遇政策寒潮。2018年国家审计署在藏审计时,认定西藏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贷款为政府隐性债务,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渠道被彻底封堵,且根据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拟定的政府债务化解方案,中央下达我区车购税资金将主要用于偿还贷款,“十三五”后两年那曲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将受到巨大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从“黄金机遇期”突转至“投资冰冻期”,致使预期的行政村通畅指标难以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剩余16条省道断头路、15条县道连接线项目也难以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实施。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巨大。一是2018年,那曲市根据《关于下达2018年农村公路项目建设计划的通知》和《关于下达2019年-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2018年提前实施计划的通知》两个立项文件,按照审批权限,对比如县G317线至勒根村公路等36个农村公路一般项目下达了施工图设计批复,批复总投资10.08亿元,建设里程353.892公里,因化解政府隐形债务无法再进行PSL贷款,该36个项目未予以认可,目前尚无资金来源。二是那曲市2018年201.23亿元的建设计划只得到部分落实,尚有58.6亿元建设项目不能落地。经测算,计划内尚有23.89亿元资金缺口,已经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资金缺口较大,导致工程进度滞后和“双清欠”问题频繁出现,信访案件居高不下,进京访、越级访、集体访、闹访、重复访、网民留言上访问题依然较多,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交通运输发展。
(三)农村公路养护未能适应形势变化。那曲市农村公路涉养里程和铺装路面涉养里程逐年增加,2018年那曲市农村公路涉养里程11685.601公里,铺装路面涉养历程为274.6公里,到2022年农村公路涉养里程已增加至27817.626公里,铺装路面涉养里程已增至4252.21公路,但目前各县区对农村公路铺装路面养护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缺乏铺装路面养护生产经验和专业技术、机械设备,养护生产组织及养护技术水平处于较低层次,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需求。
(四)农村客运投入不足导致发展缓慢。由于那曲市地域广阔,乡镇到村距离较远,加之人口较少,群众居住分散,客源少,流动人口少,空座率居高不下,企业经营长期亏损,运行资金没有保障,可持续面临较大困难。从农村客运,城市公交层面,群学生、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效果不明显。
(五)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环保冲突渐深。那曲市农村公路建设基本上属于老路改建工程,时间上老路的建成早于自然保护区的成立,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时未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同时保护范围划分较大,如色林措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城镇和村落,必然涉及到通畅需求的整治改建问题,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项目审批获得了自治区和市直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但建设和日常养护均不能设置料场和临时施工场站,造成许多项目实际难以实施和乡村公路正常养护的情况。
三、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建议
1.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争取协调力度。积极配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编制西藏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大项目争取协调力度,建设内联外通与路网,推进G6格尔木至那曲段高等级公路,持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突出短板和瓶颈制约,为那曲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交通运输保障。
2.推进交通项目提质增效,积极协调加快资金落实。一是在交通项目管理上出实招,全面加强交通项目质量、进度、环保、安全等监管工作,切实落实项目“五制”,严把项目规划关、招标关、建设关、质量关、效益关;二是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加强交通项目政府监督职能,加大市场监督力度,扩大市场监督范围,确保项目管得好、建得好、效益好;三是认真落实政府债务防范化解工作要求,妥善把握好补短板、促投资、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按照既定防范化解工作方案,做好取消和停止实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后续工作,积极妥善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努力化解存量债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四是积极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及市政府沟通协调,争取批复项目资金落实和资金支持。
3.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夯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一是通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消除制约“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决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基本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得到提高,治理体系基本完善;农村公路耐久性、抗灾能力、安全保障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有较大好转。二是稳步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积极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沟通协调,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以及修复性养护工程等投资力度,逐步修复完善那曲市农村公路,提升道路安全保障水平和抗灾能力。
4.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改革,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扩大公交服务范围,广泛摸底调研,加大投入力度,缩短候车时间和转乘时间,拟新增运力10辆,新增停靠站点约100个,力争公交服务城区覆盖率达90%以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二是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着力破解人民群众对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不满意、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和合法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三是提升运输服务能力。重点完善客货场站硬件设施建设,推进那曲综合客运和货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县级和乡村客运站点建设,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重点加快推进色尼区客运总站、安多县客运站的建成运营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路、车、站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四是积极培育扶持农村客运,督促局属客运企业加强农村客运线路拓展,提高农牧区客运班车通达深度和网络化水平,改善农牧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5.扎实推进环保整改,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做好中央环保第二轮督察迎检准备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评手续,杜绝项目“未批先建”,加强项目后期恢复工作,做好废土废料管理和取料弃料的衔接工作。三是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督导检查工作,加大环保违法、违规处罚力度,明确整改措施、时限、责任人等。
6.加强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充分发挥交通系统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切实抓好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强化纪律观念和底线意识,在项目的审批、招投标、质量把控、资金拨付、交竣工验收、决算等环节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不触碰底线和红线,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安全、不出廉政问题。为“十四五”交通运输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不断谱写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新篇章。